4.30.2013
4.27.2013
2012 歐洲自助旅行,十一【義大利威尼斯 】 ☆Venezia, Italy☆
一大清早,我們趕搭前幾班火車,由特雷維索進入威尼斯島。火車大約行駛了20分鐘左右,便抵達威尼斯的聖塔露西亞車站,Stazione di Venezia Santa Lucia。威尼斯與外城的公共交通工具十分便捷,若是要自行開車亦可,但是車子只能停在威尼斯城外,市區裡面是不能行車的喔!
踏入聖塔露西亞車站,感覺就如一般大城市車站一般忙忙亂亂。裡面人行紛紛,店鋪商家雜貨銀行,煮成一鍋的雜燴......
威尼斯聖塔露西亞車站,忙忙亂亂就如一般大城市的車站 |
在一片吵雜聲中,人擠人地走出車站正門,迎面而來的聖塔露西亞碼頭,讓我們興奮地倒吸了一口氣!
艷陽下,蔚藍的天映著鱗鱗波動的海面。客船小艇往來匆匆,遊客熙攘而過,販售紀念品的攤販琳瑯繽紛,一片耀眼的五光十色.......威尼斯,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爛漫城市!
雖然拿著地圖,大街小弄地還是弄不清方向。加上滿街的雜貨紀念品讓人眼花繚亂,轉個兩圈頭都會發暈。我們只好找了個大方向,跟著感覺走。
不知道是不是我們選擇的觀光時間使然,威尼斯這城市太有能量了,也太活潑了!
它帶給人的初體驗震撼,不是筆墨能全然詮釋的。在短短的時間所有事物排山倒海而來,我們的腦子為了要一時間處理那麼多的資訊,幾乎要當機。這下終於了解到『走馬看花』的感受(暈)~~~
所以,梅子決定這篇以大量的大型照片來展現威尼斯強烈的動感……為了這篇文章,梅子的網路相簿容量爆表,請各位好好欣賞哈~
4.25.2013
4.24.2013
香酥杏仁魚排,『裹粉不粘手』簡單料理
前一陣子梅子跟姐妹們非常迷戀馬卡龍,幾乎家家的姐妹們都捲起袖子學做馬卡龍。
製作馬卡龍有個最重要的材料,就是杏仁粉,Almond Meal(亦作Almond Flour)……
這並非我們沖泡飲用的『杏仁茶粉』,而是新鮮去皮杏仁打磨成的粉末~
然後,馬卡龍的熱浪過了,許多人家裡都多了這麼個剩餘物資,不知道何去何從。
這並非我們沖泡飲用的『杏仁茶粉』,而是新鮮去皮杏仁打磨成的粉末~
然後,馬卡龍的熱浪過了,許多人家裡都多了這麼個剩餘物資,不知道何去何從。
梅子還是間歇地製作馬卡龍,所以杏仁粉基本上家中常備有。
在歐式料理與烘培的世界裡,杏仁粉 Almond Meal,其實是被頻繁使用的食材,所以如果有過剩的杏仁粉,基本上也都是可以消滅的啦~
我們家的杏仁粉最常被混在麵包製作的麵團裡,增加麵包的營養成分。
另外,用杏仁粉來做派皮也是十分營養方便的,而且風味奇佳,有機會再來介紹。
若使用在料理中, 杏仁粉是很方便的炸物粉,可以用來取代麵包粉炸出金黃酥香的外殼,而且營養價值比麵包粉要來的高些……
記得不久前還在跟一位朋友聊著這杏仁粉的利用方式,這幾天買了魚排就順手用上了。
梅子做這道魚排使用了在美國市場裡常見的平民鱈魚,Pollock,價格便宜,肉質算是彈細緊實,是很親民的一種白肉魚類。
另外像龍利魚片、鱈魚柳、或是其它緊緻白肉魚類也都可以代替使用。
記得不久前還在跟一位朋友聊著這杏仁粉的利用方式,這幾天買了魚排就順手用上了。
梅子做這道魚排使用了在美國市場裡常見的平民鱈魚,Pollock,價格便宜,肉質算是彈細緊實,是很親民的一種白肉魚類。
另外像龍利魚片、鱈魚柳、或是其它緊緻白肉魚類也都可以代替使用。
4.22.2013
邊角料變珍饈,清冰箱的家常料理~ 『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菜名風雅,但是製作起來沒有什麼難度。
這道菜說穿了就是豆腐雜燴,只是多花點時間把食材切得整齊細緻,大小一致。
每個主婦都會碰到那麼一天,冰箱裡東一把、西一包的,一大堆餐餐頓頓剩下來的邊角料;只要加一盒豆腐,蔬菜海鮮肉品都能放入,簡單營養。
這道料理唯一有點技巧的部分是豆腐的處理。西施豆腐要用幼嫩的水豆腐,而嫩豆腐下鍋雜燴時特別容易碎裂……
至少這對梅子來說、曾經一度是很困擾的事情啊~
不論有多小心,在起鍋的時候,嫩豆腐都在鍋裡支離破碎,一鍋豆腐雜燴都成鹹豆漿了。
後來跟後廚師傅偷學本事,才知道原來這嫩豆腐要細切,反而不容易破碎。
而且豆腐入鍋之前,必須先把湯料都煮滾備好,待豆腐入鍋,只有用『勺背』(餐廳後廚都是掂勺、不用鍋鏟的)輕輕推動豆腐丁,煮滾後就起鍋,即可保持豆腐的完整度。
因為是家常料理,材料以及配方份量不必過分拘泥,依照冰箱手邊現有食材變化。
各式食材盡量切得大小一致比較美觀,
另外,比較厚硬、難熟的食材要先下鍋,這樣口感才會均勻。
4.18.2013
甜軟台式麵包 *免揉版* ~ 1個麵團、3式整形、9種口味!
沒錯,圖中這些不同的麵包,都是由同一個簡單的免揉麵團做出來的。
為了鼓勵網友們多多動手享受免揉麵包的樂趣,梅子用同一個麵團、以『船、卷、包』這三種簡單的基礎麵包造型法,以及家中常備、容易取得的食材,製作出九種麵包店最常見的麵包品種,分享這免揉麵團的靈活以及無窮無盡的可塑性。
只要是學會一種最基礎的免揉麵團,就好像是把麵包店搬回家啦!
真的,免揉麵包豐富的變化還有樂趣,讓梅子現在做麵包是揉與不揉摻半了。
而且麵團冷藏在冰箱,可以分幾次烘培,這樣天天都有新鮮出爐的熱麵包可以給家人享用~
這篇筆記介紹著重於麵包造型法、而非食譜做法。
除主麵團配方外,內餡的配方便稍微帶過,做個順手筆記而已;熟悉製作過程後,餡料的口味以及變化可以依自己喜好調整。
這篇筆記內製作的麵包只是拋磚引玉,鼓勵大家多多創造發揮~
免揉麵包詳細的製作方法請連結進入部落格【免揉麵包專區】參考之前的文章筆記。
為了鼓勵網友們多多動手享受免揉麵包的樂趣,梅子用同一個麵團、以『船、卷、包』這三種簡單的基礎麵包造型法,以及家中常備、容易取得的食材,製作出九種麵包店最常見的麵包品種,分享這免揉麵團的靈活以及無窮無盡的可塑性。
只要是學會一種最基礎的免揉麵團,就好像是把麵包店搬回家啦!
真的,免揉麵包豐富的變化還有樂趣,讓梅子現在做麵包是揉與不揉摻半了。
而且麵團冷藏在冰箱,可以分幾次烘培,這樣天天都有新鮮出爐的熱麵包可以給家人享用~
這篇筆記介紹著重於麵包造型法、而非食譜做法。
除主麵團配方外,內餡的配方便稍微帶過,做個順手筆記而已;熟悉製作過程後,餡料的口味以及變化可以依自己喜好調整。
這篇筆記內製作的麵包只是拋磚引玉,鼓勵大家多多創造發揮~
免揉麵包詳細的製作方法請連結進入部落格【免揉麵包專區】參考之前的文章筆記。
4.17.2013
免揉工匠之 雜穀蜂蜜核桃麵包,使用鑄鐵鍋烘培法
免揉麵包做了有一段時日,也有些心得了。
既然又寫免揉工匠,就順便來聊一聊最近修業的心得收穫。
工匠款的免揉麵包,梅子還是喜歡高含水量的配方。
許多人因為工匠麵團含水量高比較難操作,再做的時候就漸漸地減低水量比例……
曾經,我也是其中之一。
曾經,我也是其中之一。
當然,水量降低後、麵團變得比較好操作,但梅子的經驗是含水量低的工匠成品組織就會變得『粗糙』:這並不是說它就不鬆軟,但是這種鬆軟缺乏工匠的那種迷人的彈性與嚼勁,口感不細膩、氣孔不均勻、皮層的酥脆是那種硬是烤乾的酥脆,而非表層糊化而產生的那種帶有彈性的脆殼~
梅子的心得是:克服高含水量麵團的方式是冷藏,而不是降低水份!
揉或不揉,高水份麵團是工匠麵包的關鍵;不論是法式長棍或是義式拖鞋做基底的工匠技巧,都需要克服高含水量這關。
降低了水份的工匠,缺乏了工匠應具有的獨特風格。
後來免揉做多了,體會到冷藏麵團技巧的意義,同樣水份的麵團,梅子最多只需用到2大匙手粉整形。
冷藏能夠讓麵團筋膜組織(即小麥內的蛋白質)變得堅固,而相對的麵團就比較不粘手。
到目前為止,梅子試驗過最滿意的冷藏時間為48小時。
我曾經試驗過同一個麵團分別在冷藏24小時、36小時、跟48小時的時候取出使用,其中以24小時的整形所需手粉最多,而反之48小時的則最好操作。
而超過48小時後的麵團逐漸進入無氧發酵階段,釋出大量的酒精,並不是不能使用,而是每多放置幾小時、過度發酵的機率也就越大…… 梅子自忖拿捏發酵時間不是那麼精準,在有信心的冷藏發酵時間內使用比較安心。
是的,沒有錯,我們還是在討論『免揉麵包』!
誰說免揉麵包就不能做出細膩的成品?雖然跳過『揉搓』的步驟,但是酵母以及其工作方式還是一樣的。
唯一不同的就是耐心能生出精品,所以請原諒梅子囉哩叭嗦地鑽牛角尖,我真的覺得即使是免揉的麵包,好吃還是很重要的呀~ ^ ^
4.16.2013
『閒磕牙』也要很健康~ 手工低醣燕麥棒
以前上市場總免不了順手買幾根美國人每日很依賴的Granola Bar,燕麥棒,做個『順嘴』零食,或是抵抗突如其來的飢餓感。
這個包裝上總是標榜著 " 營養 " 以及 " 高纖 "的食品,其實並不是那麼健康。
如果仔細閱讀裡面的糖份、油脂、以及各種化學物質含量,真的是會嚇死人……@_@
所以,眼不見為淨~
偶爾肚子餓得慌,閉著眼睛來一根,倒是很方便、很壓餓、提供短暫的飽足感。
雖說如此,但是市售的燕麥棒以梅子的口味來說都感覺太甜了,而且索價不菲,裡面的堅果成分又常有劣質(不小心咬出滿嘴油耗味~~),又不能拿著咬了一半的餅乾去找商家理論,實在是傷感情啊!
其實如果五穀雜糧家裡都有,這個零食自己做起來也並不是那麼難,而且還可以量身打造甜度油脂,只放自己愛吃的堅果類,食材自行挑選,確保健康美味。
4.15.2013
永遠最愛的家常料理~ 梅子家私房『螞蟻上樹』
這兩天忽然想起了『螞蟻上樹』,這道家喻戶曉的中式家常菜餚。
準備材料的時候,總是在廚房裡溜達的小花問:『媽媽妳在做什麼啊?』
『螞蟻上樹。』我忙得頭也沒抬就回答。
『螞……螞蟻湯……!?』小花一臉驚恐地問道:『螞蟻是可以吃的呀?』
當下差點沒把梅子笑得岔了氣~
這才想起,這道以前在台灣常出現在咱家餐桌的料理,居然有好多年沒有出現過了。
美國出生的小孩,對於中國菜名總有著許多無解的問號。
回憶起梅子剛執鍋鏟的時候,有幾道『出名的失敗之作』。
這個 "螞蟻上樹失敗版",與 "苦雞" 以及 "巧克力豬排",經由全家票選、並列『最難吃排行榜』前三名。
那是一個老媽回台灣玩的夏天。
尚在讀高中的梅子自告奮勇地接管廚房,依法炮製這道螞蟻上樹,卻於手忙腳亂之中在鍋邊打翻了近大半罐的黑胡椒;
雖然事後盡力地、一勺一勺地舀出許多,但是『超量』的黑椒卻辣得大家汗如雨下,連心臟都抽痛~
不屈不撓的梅子當然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於是第二天又切入許多蔬菜拌在一起包成春捲,企圖魚目混珠、欲蓋彌章……
沒想到不但所需要消耗的食物體積增加,而辣度卻未減多少~
然後接連好幾餐,全家流著眼淚、默默地消耗這幾十條『地獄春捲』……
最終,這『螞蟻上樹』活活地折磨了我們一個禮拜之久,以至於到如今聊起、梅子爸跟梅子妹都還心有餘悸!
但這螞蟻上樹確實是好吃,又開胃、又下飯。
這道源於四川菜系的家常料理,原本是以辣豆瓣炒香碎肉末,再與粉絲同燉,因碎肉末攙雜在粉絲如群蟻穿梭而得名;流傳至各地後,五湖四海,各家的做法都有些許的不同。
梅子家的做法是不放辣豆瓣,並加入芹菜丁同炒;這樣雖然已經偏離了傳統做法,但是別有一番私房菜風味,而且更適合小朋友食用。
4.14.2013
低醣健康的養生甜食~ 斯佩爾特雜穀馬芬, Spelt Muffins
其實梅子並不特別愛吃馬芬蛋糕……
大概是因為大部分市售的馬芬總是過於甜膩、加上一股麻舌的鹼味;
口感若不是乾得讓人咽不下去,就是油得讓人發慌。
想要自己動手吧,但總覺得既然弄髒了圍裙,還不如做點鬆軟的戚風蛋糕、或是過日子的麵包等,更來得實在些。
所以,馬芬蛋糕一直都不上不下地、擺在梅子故意遺落的那個角落,只有應小花要求做了幾次小朋友喜歡吃的口味。
前一陣子因為實驗朋友介紹的地瓜免揉麵包的食譜,購買了一包斯佩爾特麵粉。
這是梅子第一次接觸斯佩爾特麵粉,特地讀了許多相關文章。
這個屬於小麥遠親的神奇穀類,有著許多膳食優點,並且在高級烘培中常被使用。
雖然此麵粉的筋度較低,製作麵包時需摻和麵粉使用,但是論到鬆軟的蛋糕鬆糕類烘培品,Spelt 是可以代替低筋麵粉使用的;並且它是以全穀打磨成粉,所以用此製作出的成品有著類似全麥麵粉的褐黃色澤,但是口感更為細緻,並散發著天然穀粉的清香。
Spelt 另外一項優點,就是它所含的醣份較低,屬於高纖複合式碳水化合物;
它富含礦物質,維生素,以及水溶性纖維,具有非常高的健康價值。
這篇收錄於『品致薈』的文章(點擊進入)對於斯佩爾特的膳食優點有詳細的介紹。
操作了幾次,梅子開始愛上這個全穀麵粉,將其加入『常備烘培食材』的行列。
製作這個馬芬蛋糕,是為了讓每天早早起床到醫院上班的老張,能夠輕鬆地打包健康的早餐開始快樂的一天,所以除了以斯佩爾特麵粉代替普通麵粉外,其它的食材也盡量都選擇低GI值 以及 高膳食纖維的。
食譜內完全沒有使用砂糖,而是由蜂蜜、龍舌蘭糖漿、以及天然無糖蘋果泥代替添加甜味,油脂部分也採用椰子油代替奶油;另外還添加了雜糧穀類增加營養。
當然,這個配方只是針對梅子家最近飲食的訴求,使用的這些食材並不是絕對,而且梅子對於適度使用砂糖、奶油等食材也是欣然同意地。所以還請各位依照個人方便喜好斟酌。
4.13.2013
10分鐘小成本懶人簡餐~ 速簡薄牛排,義式粟米糊,番茄沙沙
如梅子這般喜歡烹飪的人、常會被誤認為家中每天過年,餐餐山珍海味;
時不時會被朋友指著部落格的料理照片質問:你們家每天都吃那麼好!?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
首先,掂量掂量身材、健康,自忖沒有這個本錢;
再來,就如一般主婦,梅子通常從早上一整天忙到晚餐的點,都已經快要累趴下了;
若有個突發狀況或是當天有什麼特別的活動,拖拖拉拉到小花抱怨肚子餓的時候才開始準備晚餐也是有的。
所以梅子的冰箱一定會有幾種比較薄的肉類食材
薄 = 快,快 = 簡單
來不及的時候順手抓一塊肉,再翻翻蔬果抽屜,院子裡逛一圈,往往一餐飯就這麼出來了。
這個Skirt Steak 薄牛排就是梅子喜愛的常備肉之一。
一來它非常的便宜,二來是它的用途蠻多的,煎煮炒炸均可。
這個部位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硬韌,醃肉的時候需要放點木瓜酵素,或是使用前以肉錘拍鬆。
因為肉薄,入烤箱以上火烤培,根本就是神速來著~
番茄沙沙根本就是切切一拌就好;牛肉就簡單的鹽和胡椒,配沙沙就很有味道了。
不用蒸飯、煮麵、打馬鈴薯泥;拿出Polenta,義式粟米糊,基本上只要煮開水倒進去關火燜就可以了……
真的,如果不算醃肉以及從冰箱拿出蔬菜的時間,這道菜從牛肉進烤箱到開飯,總共不需10分鐘。
4.11.2013
【工坊作品】手工迷你屋作品(2),『鄉村小屋』
鄉村小屋的正面風貌 |
小餐桌、草莓、以及飲料 |
餐桌椅背後的裝潢 |
要說到這迷你屋,要數日本人做得最好,當年為此還敗了不少關於小物製作的日文刊物。
這項手工藝的可愛之處,就在於可以把夢也織進去。
終於在購齊這一組白色鐵製的精緻迷你家具後,鄉村小屋的構想成型,於是再度摩拳擦掌地熬出了這個作品。
這次有許多黏土捏製後彩繪而成的食品小物,又是一項新的挑戰,當然製作過程也同樣令人快樂無比。
這個作品也上了年紀,特此拍照存影記錄,以求在未來的日子裡有個念想~
到目前為止梅子就做了這麼兩個迷你屋,而後就因為成家立業生小孩,這項費時的手工藝就荒廢了。
若是過幾年有幸能夠重拾夢想,想來必定美妙無比!
4.10.2013
{ Croissants } 麵包界的黃金貴族~ 可頌,法式牛角麵包
終於得空整理法式牛角麵包製作的照片跟筆記。
話說這個法式牛角麵包,梅子前後做了數次,歷時好幾年,總是不夠滿意。
前前後後參考過的文章,從Martha Stewart Living 的牛角食譜(好幾篇)、著名的法國烘培大師Jacques Torres的牛角食譜、Christine Ingram/ Jennie Shapter 著作的BREAD、網絡各式各樣的貼文,甚至法文的製作影片(全都聽不懂還是硬看)、等等,不計其數。
也不知道是不是當年操練還不夠,對食譜裡面繁冗步驟的體悟以及理解不到家……
雖然在幾經不純熟的擀折後能夠做出層層的結構(但是內裡結實),似乎也有金黃的外表,但是內部的鬆軟跟組織距離心中的高級法式牛角實在是差得太遠了。
對這法式牛角麵包的迷戀緣起於剛搬到美國的時候~
在台灣很少吃純奶油的我們,對Costco烘培部門量販的牛角麵包已是驚為天人。
後來在美國住得時間長了,多次接觸法式烘培糕點,Costco的牛角麵包已經不能滿足我們(更何況並不是使用純奶油製作)。
有段時間,我們特別喜歡拉斯維加斯『巴黎』旅館內的一家法式烘培坊的牛角。
雖然超級大的巨型牛角麵包一個售價高達 $5 美元,但是每次到賭城遊玩的時候還是要特別造訪此烘培坊,花巨額購買幾個牛角搭配咖啡享受一下。
後來那家烘培坊好像換了經營者,烘培品選擇變少了,我們鍾愛的牛角麵包也悄悄地不見(去了幾次都沒看到),讓我們傷心了好一段時間。
在台灣很少吃純奶油的我們,對Costco烘培部門量販的牛角麵包已是驚為天人。
後來在美國住得時間長了,多次接觸法式烘培糕點,Costco的牛角麵包已經不能滿足我們(更何況並不是使用純奶油製作)。
有段時間,我們特別喜歡拉斯維加斯『巴黎』旅館內的一家法式烘培坊的牛角。
雖然超級大的巨型牛角麵包一個售價高達 $5 美元,但是每次到賭城遊玩的時候還是要特別造訪此烘培坊,花巨額購買幾個牛角搭配咖啡享受一下。
後來那家烘培坊好像換了經營者,烘培品選擇變少了,我們鍾愛的牛角麵包也悄悄地不見(去了幾次都沒看到),讓我們傷心了好一段時間。
我們到歐洲旅遊時,在各個西歐國家瘋狂地購買牛角麵包,為之驚艷、大快朵頤。
除了歐洲奶油的撲鼻香味不同於美國外,另外金黃的外殼酥而不膩,氣孔超大、一口咬下去輕得像是咬入棉絮般、幾乎沒有重量的鬆軟。
這才知道食材技術的不同,成品口感真的是差別太大了。
經過在歐洲衝擊,之前做過的法式牛角成品再不能滿足。
深深覺得製作一次法式牛角大費周章(而且成本頗高),如果只做出平庸的麵包,耗費那麼多的時間金錢、實在劃不來。
於是乎梅子時不時就琢磨要怎麼才能做出比起一般市售更為精緻的成品,幾乎是到哪裡都要購買當地著名的牛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研究,但似乎技巧上總是無法突破……
後來接觸免揉麵團,由免揉工匠麵包起做,著實地操練了一段時間操作含水量高的濕黏麵團的技巧,得到了很大的啟發。
殊不知原本製作免揉麵包是為了簡易跟方便,
卻意外地成就了製作高級麵包所需的技巧。
前些時日聽說有些熟悉麵包製作的網友,對於簡易的免揉麵包技巧嗤之以鼻,不屑操作,心裡著實地覺得可惜。梅子深感對於烘培有真正熱情的朋友,是不會歧視任何一個小細節,並且把握每一次的學習機會。
梅子個人就是由 操作免揉麵包 高含水量麵團、以及冷藏麵團慢速發酵 而得到的啟發,而後順利破解自己一直想不通的、法式牛角輕軟內裡的技巧。
製作免揉麵包雖看似不起眼的簡單技巧,卻可以觸類旁通,應用在不簡單的麵包製作上(更何況免揉真正地做到極致也並不簡單)。
由此可見,事在人為,技巧無貴賤,完全看烘培者的本心~
小小心得,與君共勉。
於是,梅子又鼓起勇氣,重新開始製作心目中完美的法式牛角。
除了歐洲奶油的撲鼻香味不同於美國外,另外金黃的外殼酥而不膩,氣孔超大、一口咬下去輕得像是咬入棉絮般、幾乎沒有重量的鬆軟。
這才知道食材技術的不同,成品口感真的是差別太大了。
經過在歐洲衝擊,之前做過的法式牛角成品再不能滿足。
深深覺得製作一次法式牛角大費周章(而且成本頗高),如果只做出平庸的麵包,耗費那麼多的時間金錢、實在劃不來。
於是乎梅子時不時就琢磨要怎麼才能做出比起一般市售更為精緻的成品,幾乎是到哪裡都要購買當地著名的牛角,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研究,但似乎技巧上總是無法突破……
後來接觸免揉麵團,由免揉工匠麵包起做,著實地操練了一段時間操作含水量高的濕黏麵團的技巧,得到了很大的啟發。
殊不知原本製作免揉麵包是為了簡易跟方便,
卻意外地成就了製作高級麵包所需的技巧。
前些時日聽說有些熟悉麵包製作的網友,對於簡易的免揉麵包技巧嗤之以鼻,不屑操作,心裡著實地覺得可惜。梅子深感對於烘培有真正熱情的朋友,是不會歧視任何一個小細節,並且把握每一次的學習機會。
梅子個人就是由 操作免揉麵包 高含水量麵團、以及冷藏麵團慢速發酵 而得到的啟發,而後順利破解自己一直想不通的、法式牛角輕軟內裡的技巧。
製作免揉麵包雖看似不起眼的簡單技巧,卻可以觸類旁通,應用在不簡單的麵包製作上(更何況免揉真正地做到極致也並不簡單)。
由此可見,事在人為,技巧無貴賤,完全看烘培者的本心~
小小心得,與君共勉。
於是,梅子又鼓起勇氣,重新開始製作心目中完美的法式牛角。
4.09.2013
【工坊作品】手工迷你屋作品(1),『軫花坊』
除了下廚房以外,梅子對於手工藝也十分熱衷。
只是這項耗費時間的愛好,在有了小孩以後不得不暫時擱在一旁。
當年迷戀手工藝品製作到一個地步、還曾經去露天市場擺過攤位。
迷你屋以及黏土工藝是梅子當時愛好之一,共有2個作品。
這個花店原是某年送給當時還在交往的老公的媽媽,也就是梅子的婆婆,的生日禮物。
那時的婆婆一直有開花店的夢想,所以店名『軫花坊』
(婆婆的名字.....哈哈哈哈,很會拍馬屁厚~)
屋內陳設,一磚一瓦,皆為手工,
利用各種素材、黏土、以及各處蒐購的迷你小物製成……
利用各種素材、黏土、以及各處蒐購的迷你小物製成……
製作的過程真是好玩過癮極了
本來這個迷你屋為婆婆珍藏,但是在婆婆搬回台灣定居後又交由梅子保管。
因為歷時已久,許多地方開始慢慢褪色衰敗,故此留影保存,如有一日不幸毀損,仍然有美好的影像可供回憶~
4.05.2013
日日滋養,黑豆米雜穀養生粥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愈發覺得飲食養生是重要的功課。
前一陣子在網路上看到網友傳閱的養生文章,提到暗黑色食材對於身體有大大的好處,於是決定全家每日也來喝一碗黑米黑豆熬煮的雜穀甜粥養生。